期刊详情INFORMATION
  • 刊名:山东社会科学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
  • 主编:武卫华
  • 刊期:月刊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 邮发代号:24-135
  • 复合影响因子: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核心期刊JOURNAL MAIN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 首页 > 往期期刊 > 2011 > 06 >
  • 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再生

    作者: 李晓红

    摘要:长期以来,翻译的宗旨是忠实地再现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图,“再现”一词浓缩了人们两千多年的认知追求和心理积淀。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被誉为“哥白尼式革命”的语言转向,它颠覆了传统的语言观:语言不再仅仅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无色透明的工具。它是存在的一部分,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精神创造性、隐晦性等特质,语言的意义发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动态性、规则性和开放性。由于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认知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翻译观念和忠实原则,从此翻译不再是原文意义的忠实再现,而是一个独特的意义再生行为,它理解、阐释、传递意义,同时也创生和赋予意义。

    关键字: 语言 哲学 语言哲学 文学翻译 意义 再生

    上一篇:“以文代医”的灵魂救赎——毕淑敏心理作品解析
    下一篇:文学研究的学科权力:知识转换和嫁接